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国有寿险公司入世后的现实选择

李书训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沈阳市分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4)


  [关键词]国有寿险公司;WTO;战略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客户服务体系;人才管理体制;企业文化
  [摘要]入世给我国寿险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从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寿险业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寿险公司的战略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适应市场化的运作体制和机制,建立以服务和功能开发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体系,建立激发人才潜能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一、入世后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形势
  1外资的涌入导致寿险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我国寿险市场长期为国有公司所垄断,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立后使市场格局出现多元化,而后,多家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股份制保险公司陆续进入市场,国内寿险市场才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加入WTO以后,市场将形成外资、中资共同经营,份额分割的市场局面,历史上形成的市场格局将面临重新调整。
  2寿险产品的丰富化导致需求主体的购买欲望激增
  从前,寿险产品在无竞争的市场格局中,品种单一,功能雷同,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近几年,国内寿险市场有所发展,产品数量从几种增加到几百种,险种也从储蓄型过渡到保障型、分红型。入世后世界寿险新产品将引入我国,将大大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商品种类100万种,我国商品市场顾客仅能看到60万种,入世后将有40万种商品进入我国市场,这对日益成熟、多层次的寿险客户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3国有寿险公司机制的不适应导致在竞争中市场份额下滑
  长期以来,依赖计划经济实现市场配置的国有寿险公司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行政化、官商化的体制特征浓厚。入世以后,国有寿险公司难以在短时间内摆脱体制产生的消极惯性,在市场竞争中会进一步暴露出机制不灵活、反应不灵敏、产品滞后、服务欠缺等弊端。这些将从总体经营运作的结果中反映出来,表现为渐进性的市场份额丢失。
  4外界和内部员工心态上的消极预测导致对国有寿险公司命运缺乏信心
  入世前以国家政体为支撑的信用体系维系着国有寿险公司的经营齿轮,客户对国家保险机构的心理依赖必然产生国有品牌靠得住的归宿感,进而购买其产品。入世后享有国民待遇的外资保险抢滩登陆,从一定意义上说,会影响客户业已形成的心理定势,市民从中外资本的实力对比中会窥见和评估国有寿险公司的弱势和不足,可能产生主观性较强的心理预测,这种未卜先知的片面认识,极可能转化成一种误导性较强的消极氛围,以舆论和信息形态广为传播,内部员工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消极影响。这些影响将从内外两个角度削弱人们对国有寿险公司长远发展和未来前途的信心。
  二、正确把握入世后的优势和劣势
  入世对中国寿险业的冲击客观存在,但一味地强调或夸大这种冲击,缺乏对优势、劣势的冷静评估是不可取的,也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加入WTO,标志着全球保险业正式吸纳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保险体系,是我国敞开国门在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共同参与下做大中国保险业的巨大“蛋糕”。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是1.8%和15.2美元,而发达国家已分别是10%左右和200多美元,可见我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世界保险资本进入我国市场,一方面是为了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成员国之间开展保险资本经营,并攫取产业利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寿险大数法则的普遍性和广维度,最大限度地防范全球寿险经济风险。为此,理性地洞悉入世后国有寿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现实背景,估价业已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对国有寿险公司的未来发展关系重大。
  国有寿险公司在分业之前,经过了几十年的经营,加之分业后的专业化定位和影响,在居民和客户的心目中,已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认知取向,与居民建立了较长期的感情积累;长期形成的覆盖全国城乡的经营网络为居民提供了便利;许多老险种如健康险、养老金保险已成为居民耳熟能详的品牌,国有寿险公司每年巨额的赔付金为出险保户提供了行政手段所难以企及的保险保障,国有品牌的资产信用、偿付能力成为百姓可依托的一笔无形资产。
  外资公司与中资公司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经营历史长,资本雄厚;二是产品品种丰富,技术先进;三是服务水平高,系统化运作能力强。相比之下,国有寿险公司在以上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但同时也要看到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我国保险市场时有一个入驻、立足、扩张、巩固的客观过程,特别是本土化经营中,外资保险公司必然要经历一个被国民认知、评估、信任、选择的过程,并非在短期内能与国有寿险公司相匹敌。
  在分析优势和劣势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把握走向全面开放的中国保险市场面临的非传统意义的竞争概念定位,也就是说,入世后寿险市场竞争将由国内的、局部的、不完整的竞争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由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变为国际市场的国内化;由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由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响应能力的竞争;由直接争夺客户的竞争转向争夺销售终端、创造客户价值的竞争。
  三、采取的对策
  1强化寿险公司的战略管理体制
  当今的企业已超越工业化初期的发展阶段,进入以信息业为先导、以金融业为核心,以机电工业为基础的后工业化阶段,异军突起的保险业肩负着社会经济屏障的历史重任。要完成现代经济所赋予的产业功能,保险业既要借鉴工业管理的有益经验,又要超越基础产业的框架模式。寻求核心竞争力的国有寿险公司要摆脱传统沉疴,首先要从战略管理入手,建立自己的战略管理路径。近年来,流行于欧美K理论、7S理论以它的广泛适用性深受经济界的瞩目,其中以简化控制、突出技术诀窍为特色的K理论更受到金融保险业的青睐。K理论的战略管理模式在员工、核心领导人、企业战略之间搭载了一个自下而上的阶梯,通过了解员工的需要——简化控制——强化激励,对内实现结构设计与变革;通过创新——面向顾客,对外以技术核心竞争力取胜。国有寿险公司应在K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国有品牌的信誉资本,确立别具一格的战略发展模型,制定科学的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寿险业抓紧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是从根本上摆脱传统体制窠臼的一场制度革命。传统体制的轴心是以国有资本为基础建立的公有制产权,这种企业制度的益处是充分依赖国家经济信用,建立起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运作体制,从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防御风险冲击;弊端是产权关系不明晰,经营运作效率低,在市场竞争中反应慢,机制僵化,管理效能差。要改变这种体制缺陷,就必须从企业制度的改革着手,构筑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保险公司适应入世竞争的客观要求,也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全国寿险系统,推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国有寿险公司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应采取逻辑渐进式分步实施,首要一步就是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实创阶段,真正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责、权、利相统一。国有寿险公司在总、省公司分级授权经营的基础上,要逐步建立权责明晰、管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建立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和班子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前提下,突出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增强“一把手”的决策能力。这样有利于总经理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工作布局和运行策略,有利于树立总经理室的组织权威。在完成初创阶段体制过渡之后,逐步向股份制的企业制度过渡。
  3形成适应市场化的运作体制和机制
寿险市场从初级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客观上吸引了追索产业价值链的众多竞争者进入这一领域,使市场由不成熟到逐步走向成熟,使产业由高端利润降为平均利润。国有寿险公司从历史形成的一家独占的市场格局走向退让份额是合乎规律的,而问题在于这种退让一方面反映市场主体多元化进行资源分割造成的利益空间缩小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有寿险公司体制在市场中不善于自我调整,在竞争中乏力乏术的必然结果。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企业领导者要眼睛向内,形成适应市场化的运作体制和机制,同时眼睛向外,洞悉市场竞争的风云变幻,以经营者的理性和策略与竞争对手展开市场博弈。要实现这个目标依靠传统的组织架构难以奏效,这是因为传统组织架构不是按照战略管理和市场需求导向设置的,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自身缺陷,要克服这种缺陷必须重新构造加以弥补。根据明兹伯格的管理理论,应建立起战略决策中心——战略创意小组——评价中心——战略控制中心所构成的决策闭合系统,在对市场的扫描、创意、诊断、评估、控制过程中,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彻底摒弃决策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从而推进寿险公司向现代化企业水准的提升。
  4建立以服务和功能开发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体系
国有寿险公司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应确立自己独具一格的品牌魅力,这是国有寿险公司在未来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其实企业的经营本身就是不断适应市场、寻找需求的过程,那么创造顾客就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必须把客户关系管理作为公司管理体系的核心,作为巩固市场、开发市场的基础和源泉,从服务观念、服务战略、服务方式、服务技术、服务渠道等多层面、多视角来思考服务竞争的长期性,以服务促规范,以服务促发展。入世后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为我们吸取外来管理文化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也为我们灵活有效地运用其机制提供了参照系。客户关系管理是国际上流行的属于管理前沿的最新成果,它将我们传统的客户服务理念引申到客户关系管理这一层面上来,目的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客户、竞争、品牌三要素协调运作,并实现整体优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公司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实体,为公司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在满足客户最大需求的同时赢得客户的忠诚度,从而为维系客户和创造客户奠定基础,以实现公司的最大利润和社会价值。
  5建立激发人才潜能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寿险业本身就是吸纳高素质人才的领域,特别是入世以后,谁拥有了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谁就掌握了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主动权,为了提高国有寿险公司的竞争能力,必须在人事、用工和分配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人才归位,让庸才让位,让冗员退位,创造激发人才潜能、施展人才抱负、合理推进人才流动的氛围和条件,这样国有寿险公司才能生机勃勃。
  6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入世后面对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寿险市场,一个冷静和理智的经营者应独辟蹊径,善于从文化层面寻找启动员工精神动力的杠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编辑:韩艳春]
  [收稿日期]20020205
  [作者简介]李书训,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沈阳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