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常州市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郭文昌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常州分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1)

  一、常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一)自然地理和人口情况
  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平原。东濒太湖,与上海、苏州、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安徽交界,北襟长江。常州市下辖三市五区,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41.48万人。常州水陆空交通便捷,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有万吨级长江码头可接靠外轮,民航常州站有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20余条航线。常州属高沙平原,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约16.3℃,降水量约为1066毫米,主要有暴雨、台风、冰雹和龙卷风等灾害。
  (二)经济发展状况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解放后历经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600.7亿元,人均为17635元,突破2000美元,财政收入完成6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自营出口18.6亿美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5∶56.1∶36.4。居民人均储蓄为1059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30元。
  二、常州市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和现状
  (一)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
  常州的财产保险业起源于1913年,从1913年至1949年,先后共有68家保险代理机构和经纪人公司在常州开展财产保险业务,他们大都为上海中外资保险公司的派出机构。1950年1月14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常州办事处开业,主要开展财产保险和简易人身保险业务,1959年1月1日停办一切业务,1980年5月1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常州支公司重建成立,恢复国内保险业务,1985年2月升格为分公司。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常州分公司成立,一举打破了人保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1997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常州支公司成立,2001年10月,天安保险股份公司常州中心支公司成立,同时还有几家保险代理人公司和经纪人公司在常州开展业务,现已形成了由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制公司并存,多家公司竞争的新格局。常州市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可以粗分为三个时期:从1980年至1990年为保险市场孕育期;1991年至1996年为保险市场形成期;1997年至今为保险市场发展期。
  (二)财产保险市场业务发展和市场份额(见表1、表2、表3)
   1980-2000年人保常州分公司业务发展情况表
  表1:(单位:万元)年份保费收入赔款支出赔付率%1980509.97.31.4319906324.42285.236.131991828025939313.27199522429.41014645.24200024546.61098944.77注:1991年常州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三、常州市财产保险业务发展潜力分析
  (一)从保险深度看。2000年常州市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949亿元,占同期常州市GDP的0.658%。如果按照发展中国家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GDP的1%左右测算,应为6亿元,而实际保费收入仅为3.949亿元,相差2.051亿元。根据常州市“十五”发展预期目标,到2005年GDP将达到12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按2000年常州财产保险深度测算,2005年保费收入将达到7.898亿元。
  [收稿日期]20020225
  [作者简介]郭文昌(1960-),男,工程师,现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常州分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曾在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过专著,在《中国保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表2:1996-2000年常州市财产保险市场业务发展情况表(单位:万元)年份总保费
  收入人保公司太保公司平保公司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赔付率
  (%)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赔付率
  (%)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赔付率
  (%)1996306662342676.3940.52724023.644.51997341902445871.5442.13973228.448.61998356182411067.6949.91052529.552.29832.767.41999367062411265.6962.201102030.062.315744.373.22000394892454662.1644.771260331.953.323405.923.7
  表3:2000年常州市财产保险市场主要业务发展比较表(单位:%)险种保费(万元)增长率赔付率占保费比市场份额人保公司企财7841.8-124.8031.9863.82机动车13233.8360.7753.9161.17货运1233732.045.0250.91家财893.61527.983.6471.68其它1344.62334.225.4870.71合计24546.61.845.1810062.16太保公司企财38294.9933.2730.3831.16机动车732920.161.9558.1533.87货运101714.0180.248.0741.99家财18198.916.021.4414.52其它247-14.2323.481.9612.99合计1260314.3653.310031.91平保公司企财61620.7814.6126.325.02机动车107058.7535.7945.734.06货运1723.6131.987.357.1家财17256.360.587.3513.8其它310160.58.7113.2516.3合计234048.223.761005.93全市企财12286.81.7426.9331.1131.11机动车21632.810.2359.9354.7854.78货运24229.5752.276.136.13家财1246.627.4622.463.163.16其它1901.426.7428.664.824.82合计39489.68.5146.50100100(二)从保险密度看。2000年常州市人均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115.64元,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54%,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1%。根据常州市“十五”发展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达到13500元和6500元,比2000年增长58%和46.7%,按增长50%计算,2005年保险密度为173.46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将达到5.923亿元。
  (三)从业务结构看。机动车辆保险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2000年保费收入21632.8万元,占财产险总保费的54.78%,赔付率59.93%。截至2000年底,常州市拥有各类汽车57600辆,承保车辆44168辆,承保率为76.68%,拥有摩托车349876辆,承保153910辆,承保率为43.99%。近年来,由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开办,新增车辆以每年15%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常州市年均新增汽车约1万余辆,如果再将承保率提高10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可增加承保汽车15000辆左右,按辆均保费4200元计算,可新增保费6300万元,发展潜力很大。企财险仍为骨干效益性险种,2000年保费收入12286.8万元,占财产险总保费的31.11%,赔付率26.93%。近年来,受行业统保、企业自保、竞争降费和企业转制等因素的影响,原有业务呈下降趋势,由于每年有160亿元固定资产和7亿美元外资投入,降速已明显趋缓并逐步止跌回升。只要抓住新工程新项目,三资及私营企业业务的开拓,再加上提高现有企财险较低的承保比例,在保全保足上下功夫,企财险业务仍具发展潜力,并能呈稳中有升趋势。货运险长期低速徘徊,承保率很低,市场潜力很大,需投入人力物力拓展,使其回升并发展成为主力险种。责任险、保证险等新型业务目前规模不大,但已显强劲发展势头,市场需求和潜力巨大。
  四、常州市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影响财产保险业务快速发展
  “九五”期间,由于常州市在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滞后,导致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不如“七五”、“八五”期间辉煌和强劲,使常州财产保险业务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虽然保险深度大于苏州、无锡,但业务规模与苏州、无锡的差距正在拉大。
  (二)行业竞争不规范,市场监管不到位
  虽然财产保险公司仅有4家,天安公司还刚开业,但行业内部竞争无序且不规范。高返还、高佣金、高手续费和低费率等恶性竞争行为屡见不鲜。由于保监会南京特派办成立不久,常州又无延伸机构,保险行业协会尚难发挥作用,对常州保险市场主体竞争的违法违规行为缺乏严格的监管,造成了事实上的谁先违规、谁严重违规,谁就能抢占市场的负面后果。同时,也存在工商和物价等部门多头行政管理的现象,政出多门,随意处罚,使保险公司无所适从。
  (三)企业转改制和侥幸心理对保险业务的冲击
  近年来,作为投保主体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由于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资产被重估、分化、重组,许多企业关停并转。效益较差的企业无力投保,而转改制后的企业核算意识明显增强和存在侥幸心理,选择投保和不足额投保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之国家加大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加快退出,以及行业统保、企业自保、竞争降费等因素的影响,对企财险业务冲击较大。部分个私企业和私人车主风险意识淡薄,汽车特别是摩托车投保率较低。特别令人关注的是一些代理人和经纪人公司采用招股分红等方式吸引优质保险客户为股东,从而通过股东业务来扩大规模,一面要求保险公司大幅降费,一面又要求支付其高额的代理费用和佣金,使保险公司承受业务和效益双重下降的压力。
  (四)险种单一,结构雷同,缺乏竞争优势
  各家保险公司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机动车辆险、企财险和货运险等险种上,造成这三大险种的竞争白热化和不规范发展。使得责任险、信用险、保证险和工程险发展缓慢。尚未形成规模。各家保险公司条款相同或相似,险种单一,结构雷同,毫无特色和侧重,缺乏竞争力和对保户的吸引力,无法满足投保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
  (五)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严
  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的管理虽有所加强,但仍较粗放,特别是在当前正式员工给付较少的展业费用、营销员给付佣金、支付代理和经纪公司高额的代理费用及佣金,三轨制展业且给付标准悬殊的混乱状况下,买单卖单现象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各家保险公司虽制定了较多的内控制度,但执行不力,处罚不严。现代化管理,尤其是在计算机普及、网络信息共享、集中数据分析和专业管理软件运用上差距更大。
  (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且正在流失
  各家保险公司的领导层和主要骨干均来源于培养中国保险人才的授篮—人保公司,其正式员工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不到15%,学保险专科毕业以上的不到5%。熟悉或精通外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国际业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奇缺。面对加入WTO,中外资保险公司和纪纪人公司势必以高待遇挖人,现有奇缺的人才已在或正在流失。
  五、对常州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思考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已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将依托上海,迅速向苏、锡、常辐射和渗透。入世后两至三年,外资保险公司将进入常州财产保险市场。在外资保险公司加入和目前存在问题的双重压力下,常州财产保险市场的各家公司必须树立信心,审时度势,扬长避短,联手合作,优势互补,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依托常州地方经济“十五”期间提速发展,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开拓创新的方式,在“洋保险”进入前,及早把财产保险业务做大做强。
  (二)强化监管,规范发展
  随着常州市保险市场的发展,2001年产寿险保费收入将达到20亿元左右。因此,强化和统一监管十分必要。建议保监会南京特派办逐步延伸监管机构,扩大保险监管网络覆盖面。同时,建议保监会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其对保险行业的管理职能,并由保监会出面协调好工商、税务、审计、物价等政府部门对保险行业的监管,避免政出多门,随着处罚,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培育与健全,建议保险监管应由重点监管机构设置、业务范围、条款费率、人员资格以及资金运用等行为监管,转变为以偿付能力、稳健经营为核心内容的偿付监管,放宽对条款、费率、手续费、佣金的监管,以便逐步向市场化过渡。
  (三)改制上市,增强实力
  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并尽快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这是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公司资金及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提高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太保、平保等保险公司的上市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就连国有独资的中国人保也提出在未来两至三年时间内在国内上市的目标。上市的目的除了融资以外,更重要的是解决保险公司机制问题,同时通过上市招股的形式,吸收地方上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大中型企业为股东,组成风险共担、利率共享的共同体,从而稳定保险业与地方股东企业的业务关系和合作联系,增强地方税源和地方股东的实力,确保与地方经济同步快速发展。
  (四)调整结构,增加供给
  近年来财产保险发展缓慢,与险种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改造和优化存量结构,进行险种结构创新,增加市场需求的保险有效供给势在必行。一是要重点发展以责任险、工程险等新型业务为代表的高风险、高技术业务,努力提高此类业务的比重。二是要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现有的企财、(上接第53页)机动车辆、货运三大传统型骨干险种进行改造,努力使其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三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和引进新险种,面向各类经济组织和城乡广大居民,增加保险有效供给,为其提供全方位,多领域、高保险的保险服务。
  (五)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当前尤其要加大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发力度。一是要加快现有人才的培养,加大员工培训投入,使之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二是要加快中高级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引进精算、电脑、外语、法律及国际经贸等方面的中高级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三是要用事业、待遇和感情留住人才,特别是在收入待遇和使用上实行有效的特殊倾斜政策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以形成持续的发展后劲。
[编辑:郝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