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利率市场化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影响
曹贵仁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预定利率 [摘要]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来进行。利率市场化通过影响证券市场而影响保险的投资收益,通过影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而影响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通过影响经济和消费需求影响保险收入,通过影响费率影响保险经营成本和承保利润。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同业公平竞争,提高市场服务效率,但对保险监管、调整保险业务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真正走现代企业之路。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容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来进行。但是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关键要素——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却还没有真正市场化,这个问题的存在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特别是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利率的市场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官员曾表示,中国将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利率放开的整体计划。首先,放开外币利率(实际已放开);其次,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实际已放开);再次,开放农村存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城市银行的存贷利率,其中将先提高贷款的浮动幅度,在存款方面先放开大额存单利率,然后再对其他存款利率适当放开。中央银行将通过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和影响利率水平。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中央银行确定自身的资产负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存款准备金政策等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操作,金融机构将根据资金供求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确定存贷款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结构也将受到影响。对于中资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来说,利率市场化无疑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1通过影响证券市场而影响保险投资收益。利率市场化会促进股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及融资机制的形成,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或工具。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会使我国目前一级、二级股票市场的价格更趋于合理化,一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经营压力将增大,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将会得到更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促使上市公司结构及其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这对股票市场的发展是个长期利好。利率市场化后,还会使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会因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真实而进一步活跃,证券市场的交易工具也会大大丰富,证券市场中的指数期货、国债期货、指数基金等金融衍生产品及其他新的投资工具将会逐步推出。这不仅有利于国债和金融债市场的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形成,基金市场的发展与活跃,也有利于保险公司选择更适宜的投资产品,在更好的投资环境下运作,规避投资风险,获得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 2通过影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而影响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利率市场化对寿险公司的影响远大于财险公司。如前几年的连续7次降息,使我国几家大的寿险公司承担着巨额的潜在利差损。这种利率的变化对我国的寿险业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利率趋向于市场化,向中资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其更加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等的变化,推出适销对路、有竞争力、有收益、低风险的产品,如投资连结、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等。不能把市场利率的风险全部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也不必把风险全部转嫁到被保险人身上,而应该通过精算和利率的分析,在保险产品的有效卖点、市场竞争力及公司利益保障的结合点处作出正确的选择。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国的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利率持续走高,这将有利于化解寿险公司巨额利差损,此时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尽最大努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投资收益,增加承保利润,化解经营风险,减轻利差损负担。如果利率反弹后又持续走低,我国寿险业特别是原来高预定利率产品销售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为利率持续走抵,利率又出现市场化,将使保险公司的投资利润率趋向于社会平均化,在没有宽松的投资环境的情况下,原来的高预定利率产品的利差损的消化将更加困难,而保险公司新推出的投资连结的、分红的或万能的产品又将相当部分的收益让利给客户,虽然保费收入的总量在加速,但资金运用给保险公司自身带来的收益相对于相同的资金量收益下降了,只能依靠保费或资金的规模产生效益,而这种规模效益又是建立在有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利率的市场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与销售。 3通过影响经济和消费需求进而影响保费收入。一般而言,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高或调低基准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当经济发展出现滞缓时,通过降低利率手段,刺激消费,减少储蓄;当经济发展出现过热时,通过调高利率来抑制。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国民经济越发展,国家财政和居民就越富有,就会产生更多的保险需求,从而增加保费收入。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从利率变动对消费者的选择倾向上看,利率变动对消费者选择保险作为投资或储蓄也是有直接影响的。主要表现在利率上升或下降对消费需求产生的两大效果上,即替代效果和所得效果。从替代效果的角度看,利率上升,使消费者减少更多的现在消费,以求得更多的将来消费;从所得效果的角度看,利率上升,可增加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使其当期消费也随之增加,实际上是增加了居民的购买力。因此,当所得效果大于替代效果时,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从保费收入与居民收入线性关系角度与分析,这将有利于消费者投资保险,增加保费收入。反之,会出现另一种情形。 4通过影响费率进而影响保险经营成本和承保利润。市场化的问题实质是一个体系和系统的问题。利率市场化将加速费率市场化的进程。目前意外险的费率已经市场化,财产险和机动车辆险的费率随着加入WTO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也必然出现市场化。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由于保险公司将有更多的保险收费标准自主权,保险费率有逐渐走低的趋势,相同标的的保额保费收入相对减少,而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又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承保利润趋向于零或负数是大势所趋。利率市场化将在一定的阶段内对保险公司特别是财产险公司的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虽然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与我国的GDP增长正相关,并会有不俗的表现,但承保利润下降、承保成本上升或呈刚性的情形则是难以改变的,保险公平将会越来越依靠保险资金运用产生的效益来维持经营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5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同业公司竞争,提高市场服务效率,但对保险监管、调整保险业务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和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保险市场将发生一些深刻变化。原来的监管方式、方法和手段有待于改变,客观上需要一个公平、竞争、有序、高效的市场,更多地应该在法律的约束下让市场来说话。保险监管应更侧重于偿付能力的监管,保险公司则应在利率与费率的变化中不断创新产品,主动调节保险业务结构。通过更多地关注和预测利率的变化,主动调整与利率产品有关的投资工具和策略,使资金的来源期限与运用结构更趋合理,使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6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真正走现代企业之路。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更多地给保险公司在业务、产品设计和资金运用等方面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给保险公司经营带来了压力。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中资保险公司的改革如同我国的其他各项改革一样,已由主动改革变为被迫改革,这就迫使中资保险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通过上市、参股合资等多种途径,迎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在体制上或制度上创新,增强活力,使中资保险公司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编辑:钰婷] [收稿日期]20020111 [作者简介]曹贵仁(1962-),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高级经济师,从事银行、保险、证券工作多年,曾在经济、金融类报刊发表理论文章、研究报告多篇,现任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金运用管理中心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