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2000年安徽省寿险市场调查报告

刘玉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寿险),安徽 合肥 230041]

  一、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
  1.2000年安徽省经济保持稳步回升,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2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297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001亿元,增长10.3%,增长加快。
  2.2000年末,安徽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85.5亿元,比上年增加281.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761.9亿元,增加8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47.2亿元,增加144.3亿元。
  3.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0年安徽省职工工资总额为2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993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3.6元,比上年增长4.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6%;人均消费性支出4223元,增长8.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934.6元,增长2.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1.5元,增长1.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4.据“五普”统计结果显示,2000年安徽省人口5986万人,年平均增长1.0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就业问题成为一大社会焦点。人口老龄化现象继续明显,2000年全省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7.45%,0-14岁人口比重为25.52%,与“四普”相比,前者上升了2.04个百分点,后者下降了2.87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总户数为1686.2万户,家庭户规模为3.51人,较“四普”时4.14人继续缩小,养老问题愈加显现。二、寿险经营的总体概况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安徽省的保险业与全国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复苏到繁荣、由独家经营到竞争发展的过程。2000年,全省实现保费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8.03%。其中人寿保险为23.7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2%,同比增长10%;全省保险赔偿金额及给付12.3亿元,同比减少3.7亿元,减幅23%,综合赔付率为32%,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人身险业务支付赔款及给付4.6亿元,综合赔付率19%,同比减少3.3亿元,减幅42%;全省保险业实现利润1.13亿元,较1999年增加0.17亿元,增幅17%,全省上缴税收1.9亿元。年末保险从业人员达到27723人,其中营销员21611人。2000年安徽省保险深度为1.26%、保险密度为63.8元,其中寿险深度为0.78%、寿险密度为39.56元,较前几年有所增长。保险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缴利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特别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三、寿险市场的具体分析
  (一)市场供给主体比较
  目前,安徽省寿险市场上共有三家专业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安徽省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合肥分公司(寿险)、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合肥分公司。
  2000年,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全年共完成保费收入17亿元,同期增长6%;个险新单保费5.4亿元,比同期降低10%。太平洋人寿保险合肥分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776万元,达到年计划的109.4%,同期增长20%;其中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为2460万元,同期增长69%。中国平安保险合肥分公司寿险实现保费收入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个险新单保费收入2.44亿元,增长56%,提前三个月完成总公司下达的个人寿险新契约保费计划。
  2000年各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
  表1(单位:万元)
  国寿平安太保寿险保费收入170027586388776营销新单保费收入53760244222460营销续期保费收入50626302762573团单保费收入6564136403743(二)市场份额对比分析
  市场份额是各家公司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2000年安徽省寿险市场上三家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较前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的营销保费收入市场份额为71.60%,营销新单保费收入市场份额为66.70%;中国平安保险合肥分公司寿险的营销保费收入市场份额为24.70%,营销新单保费收入市场份额为30.20%;太平洋保险(寿险)合肥分公司的营销保费收入市场份额为3.70%,营销新单保费收入市场份额为3.10%。从1998年到2000年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市场份额有萎缩趋势;平安保险合肥分公司1999年市场份额略有下降,2000年开始回升,并且创历史新高;太平洋人寿保险合肥分公司,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虽然市场份额不高,但增长势头却不容忽视。
  (三)营销人力对比分析
  营销队伍的大小亦直接影响保费收入的规模。近年来,安徽各家保险公司竞相增员,大力挖掘潜在的人员队伍,一方面为保险业的深入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另一方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表2分红险种比较公司名称中国人寿保险安徽省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合肥分公司(寿险)险种名称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分红型)平安鸿利终身保险(分红型)投保年龄出生满六个月以上、六十周岁以下0-65岁投保期限终身终身保险责任生存保险金:生存保险金:被保险人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生存至每三周年的生效对应日,本公司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金额的5%给付生存保险金;被保险人保单生效日后每满三周年时仍生存,本公司按保险金额的8%给付“生存保险金”;身故保险金:身故保险金:被保险人在交费期间身故,身故保险金=保险金额×{1+0.05×(保单年度-1)}
  被保险人在交费期满后身故,身故保险金=保险金额×{1+0.05×交费年数}被保险人于保单生效日起一年内因疾病身故,本公司按保险金额的10%给付“身故保险金”,并无息返还所交保险费,保险责任终止。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或于保单生效日起一年后因疾病身故,本公司按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保险责任终止。红利事项现金领取累积生息累积生息抵交保险费购买交清增额保险附加价值借款减额交清附送7级34项意外残疾保障生命尊严提前给付保险费910元(以30周岁,20年交,1万保额)870元(以30周岁男性,20年交,1万保额)2000年底,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共有营销员11400人,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的0.68‰;中国平安保险合肥分公司(寿险)共有营销员9459人,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的0.57‰。
  (四)主要险种比较
  险种创新已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竞相追逐的热点,随着加入WTO日期的临近,与国际接轨的新险种出台,无疑是保险公司业务的一大增长点。
  1.分红险对比
  继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大陆推出首例分红保险后,各保险公司亦紧随推出自己的分红险种。表2为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推出的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和中国平安合肥寿险公司推出的平安鸿利终身保险两个分红型险种比较。
  两险种优劣势分析:
  (1)平安鸿利终身保险对投保年龄的限制宽于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客观上为想买保险又有购买能力的老龄人提供了选择,可以成为合理避税(遗产税)的有力工具之一。
  (2)每三年生存保险金的领取平安鸿利终身保险优于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为被保险人生存期间的保障、贴补较多,保险作用的发挥较为明显。
  (3)身故保险金的给付,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优于平安鸿利终身保险,无论是保单生效日一年内或一年后身故,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给付的身故保险金均高于平安鸿利的保险金额,而平安鸿利最高为其保险金额。
  (4)红利领取,两险种各有优势,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有现金领取的选择,对被保险人短期投资行为回报较明显,而平安鸿利有抵交保费、购买交清增额保险,客观上为投保人减轻了保费的压力,并且较多的为客户长期投资回报考虑。
  总之,两个险种各有千秋,主要看投保人本身更注重哪方面的体现,在客户目标市场的定位上可以各有目的、有目标地进行开发。
  2.健康险对比
  随着我国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作为社会统筹保险的有力补充,健康保险亦是当前市场热销的险种之一。平安寿险的平安康泰终身保险与中国人寿的康宁终身保险成为购买医疗保险的人们比较的重点。
  对年轻人而言,较注重生存期间的保障,并且年轻人生大病的机率较小,平安康泰交费较少,并可以附加其他医疗险种来弥补一些非重大疾病产生的费用,从而缓解经济压力;对中老年人来说,生重大疾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一旦发生重大疾病,经济负担很高,在这点上康宁终身保险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保险公司的竞争表现较明显,直接的是险种的竞争,各家保险公司险种的好坏,没有特定的定性、定量比较,只是各自险种市场定位、客户开发不同。四、市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险种开发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根据盖洛普中国市场需求的调查,发现在中国市场上少儿、健康和养老保险的需求量最大,分别占20%、25%、36%。目前安徽省寿险市场与全国寿险市场形势基本相同,分红险种及非传统险种逐渐火爆,成为各家保险公司险种开发的重头戏,而相对忽略了对健康险等一些传统险种的开发。小孩的成长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为孩子买保险已逐渐成为城镇父母的一个习惯,因此,开发少儿保险也是保险公司应该注重研究的问题。健康险的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民众对健康险的需求将愈来愈大,因此,开发适销对路的医疗险种对保险公司无疑是市场深入的一大途径。随着家庭规模的逐渐缩小,养老问题将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应对传统的养老保险险种进行改造,并积极研究开发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新的养老险种。
  (二)居民消费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
  受中国国情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安徽整体经济水平较落后的背景下,大部分居民对收入的消费习惯仍然以银行存款为主,这一方面与经济收入高低有关;另一方面与保险意识有关。各公司应对保险功能进行深入宣导,加强对外宣传,树立保险公司为社会造福的良好形象,从而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保险公司售后服务有待加强
  保险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客户群是不断建立起来的,在当今时代,人们对服务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引导人们的消费趋势。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强售后服务工作,以此来直接影响忠诚客户群的维护及新客户的加盟。
  [编辑:韩艳春]2001年第9期保险研究•窗口保险研究•窗口2001年第9期
  [收稿日期]20010608
  [作者简介]刘玉,现供职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