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遵义市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吕 如 庆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贵州省分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2)
一、遵义市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遵义市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3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67元,比1978年增长27.5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6亿元,是1978年的42.2倍,其中国有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为23.37亿元,是1978年的59.9倍;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90.29亿元,人均13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4元,是1978年的19.2倍;农民人均收入1689元,是1978年的11.73倍。 1999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79.5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9.45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国有工业产值69.32亿元,同比增长5.6%,集体工业产值7.89亿元,同比增长5.4%,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22.15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市共拥有车辆3万多辆,公路通车里程1.22万公里;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104万美元,其中进口总额1182万美元,出口总额3922万美元;农业生产连续七年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319.66吨,比上年增长3.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3.65亿元,同比增长4.18%。 二、遵义市产险市场基本情况 (一)产险市场经营主体 目前,遵义市共有2家保险公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遵义分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遵义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贵州分公司在遵义市只有代理业务关系,比重很小)。1999年全部保险业务收入3.03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2亿元,人保遵义公司为9897万元,占产险市场份额的81.1%;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遵义公司为2305万元,占18.9%。 遵义市产险市场除以上两家经营主体外,还存在其它准保险形式。由于我国的保险市场监管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变相开办保险业务的现象,如民政统筹保险、行业自保(供销系统自保、乡镇企业对矿山的统筹、学校的师生平安互助会)等,给财产保险业带来不应有的冲击。 (二)财产保险市场业务发展情况 1.发展水平 1999年,全市保险业务总收入为3.038亿元,保险深度为1.29%,产险为0.52%,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和0.12个百分点,自1993年以来,产险保险深度一直在这个水平上下徘徊,在贵州省九个地州市排名第七。1999年,全部保险业务保险密度为44.36元,产险为17.82元,也分别比全国水平低67.14元和23.87元,且增长速度自1998年开始急剧下滑(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保险密度在递增,深度徘徊不前,而保费增长速度呈一个典型的抛物线型,在1999年,已经降到了5.38%,这说明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1999年遵义市的产险业务实际上是负增长。 遵义市财产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密度纵向对比表表1项目年份总人口(万人)GDP(万元)保费收入(万元)总数增长(%)总数〖〗增长(%)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元)1993633.888920049540.4956.951994645.4120799735.85560913.220.3987.451995653.2147324922682421.660.3888.761996661.9172856117.33838522.880.39810.181997669.4193973012.221053825.680.4412.761998676.621333389.98114909.90.44414.011999684.923406149.97122025.380.42214.452.险种结构从人保遵义分公司保费构成(见表2)可以看出,重头戏仍然是“老三险”,即: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机动车辆险。表2内数据表明,1993年以来,“老三险”的比重一直占70%以上,最多的1995年达到了92.6%,平均占86.6%,其中1993年比重虽为71.5%,并非调整了结构,主要是农业险的短期发展所至。由于人保占市场份额的81.1%,从其数据窥一斑可见全豹。保费结构表表2(单位:万元)项目年份企财家财车辆险农业险其它险金额比重(%)金额比重(%)金额比重(%)合计1993314971.573116.61222.844041994402983.82545.3146348091995524292.6-131502.65724199658598790.12633.967351997755388.460.071992.38540199883628860.062032.194971999877288.660.062302.39897合计4296686.6999213132.6449606这样的业务格局尽管使遵义市的产险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但从长远的眼光看,这种格局并不利于保险业的发展。(三)财产保险市场特点1.市场经营主体不多。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保公司垄断经营十多年。1992年后,太保遵义分公司成立后,虽有业务上的竞争,但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其他准保险形式几起几落,更不具备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平保公司年内虽可能进入,但不会引起市场主体大的变化。2.市场发育不足。人保和太保长期保持8∶2左右的市场份额,且险种结构大致相同,说明这两个公司虽穿不同的鞋但走的是同一条路。目前,遵义市保险市场主要险种,如机动车辆及附加险、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货运险等,多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而这些年来,众多的工商企业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核算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保险的需求也变得多样了。只有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更多地占有市场。3.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市14个县市区,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在1.22亿元的保费收入中,有7500万元集中在两区一县(红花岗、开发区、遵义县),占61.5%。4.价格的高度统一。迄今为止,全国除深圳、广州外,对机车险实行统一价格,而各地区受地理环境、道路状况、管理制度、使用频率等因素影响,安全系数是截然不同的;再者,有的虽属同行业,但作坊式企业和正规企业的风险系数、风险管理水平与能力都远远不一样,也同样在一个价位;管理较好的治安小区与居住分散的单家独户的家财险也都是一个费率。由于价格一样,保险公司卖不出供求对路的产品,客户买不到中意的产品,价格杠杆没有起到作用。5.核保机制不健全。落后的核保技术,既不能给客户提供科学的、全面的投保建议,又不能提高自身承保质量,以致客户得不到所希望的保障,降低了保险公司的信誉度,保险公司则隐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三、市场发展前景分析近几年,随着经济成份的变化,全社会对保险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全市的GDP结构发生了变化(见表3),新的需求逐渐出现。一向在GDP中所占比例轻微的民营、个体经济,自1998年起,从不到10%跃到20%强,其绝对值从15亿元上升到约40亿元。但是这部分经济成份的投保额一直在10亿元以下,即投保率不到15%,这部分经济成份孕育着巨大的保险需求。这也说明,产险业务在经济成份活跃多变的情况下,发展空间日益广阔。1.国民经济发展趋势。1997年,遵义撤地设市以来,经过几年的磨合,已经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遵义市GDP结构变化表表3(单位:万元)项目年份GDP总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金额比重(%)金额比重(%)金额比重(%)199388922035274739.733294237.420353122.91994120799749821841.246083138.124894820.61995147324963474543.152894835.930955621199617285617252804257060333432678251997193973077098939.766555534.350318625.91998213333879777337.47894893754607625.61999234601482939035.489636838.262025626.4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将获得较快的发展。根据市政府1999年工作报告,预计到2005年,全市GDP将达到415亿元左右;2005年全市总人口可达735.7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650元;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将达到160亿元,人均21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为8776元,农民人均收入2992元。2.产险市场变化趋势。从纵向看,遵义市国民经济虽可获得10%以上的增长,但横向比较仍偏低,从这一角度分析,产险市场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也会在市场经济规律的牵引下发生较大的变化。(1)市场主体。在现有两家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可能再增加1-2家。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加入WTO,保险市场竞争将打破地域限制,现有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客户将面临更多的投保选择,保险公司在客户选择上的讨价还价能力将大大降低,这也会给保险公司自身的管理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2)险种结构将呈多元化。最近几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已经改变了旧的格局,新的经济成份不断增加,新的保险需求也不断增多。对此,保险业在经营指导思想上不能要市场来迁就自己,而应根据市场规律来修正经营指导思想。在险种上,要跟着市场走,市场需求就是保险业的最实际的“订单”。(3)团体购买与零售并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财富的增加,散户投保比例将大幅度增加。(4)保险中介组织(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将进入市场。对处于西部地区的遵义市来说,保险中介组织虽然不会象发达地区那样迅速发展壮大,但毕竟从完全崭新的角度切入基本封闭的、在计划经济下运行十多年的产险市场,其冲击力度不可小觑。(5)产险业务发展规模与速度。到2005年,按照遵义市政府国民经济计划所显示的规模,遵义产险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按照经济增长速度计算。预计2005年全市GDP总量按10%速度增长将达到415.6亿元。过去20年,保险业都以高出国民经济3%-5%的速度增长,现仅以同步增长(10%)计算,遵义市产险保费应达2.16亿元,将比1999年接近翻一番。按照全国水平计算,1999年全国产险业保险深度是0.635%,如果遵义市产险市场发展水平到2005年赶上全国1999年的水平,届时遵义市产险保费将是2.63亿元。1999年,全国财产保险密度为41.7元,如果在2005年遵义市产险业务发展水平能赶上全国1999年的水平,全市人口按1.2%递增,届时总人口为735.7万人,产险保费则应为3.0671亿元。四、根据上述对遵义市场经济环境、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相关要素、产险业务发展的几种趋势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遵义市的财产保险市场没有饱和。根据文中所列数据表明,产险业发展速度已经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遵义市的国民经济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仍然墨守成规,在加入WTO面向世界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以后,将处于更加落后的境地。(二)险种结构将向多元化发展。“老三险”的比重逐步下降,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将给产险业提供更为广泛的业务领域。(三)个性化险种是未来产险业(尤其是保险中介机构)发展的重要领域。总之,在未来五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全面开放,遵义市的产险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产险业要审时度势,找准自己的切入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编辑:郝焕婷]2001年第5期保险研究•窗口保险研究•窗口2001年第5期[收稿日期]20010223[作者简介]吕如庆(1956-),男,遵义市人,现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