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论加入WTO后保险人才的流动

祝 恒 光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寿险分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关键词]WTO;保险人才;人才流动;人才资源;用人机制;科学管理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保险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保险人才的合理流动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人才流动数量在增加,频率在加快,流动范围在逐步扩大。因此,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资保险公司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实现人才全球化战略,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中国加入WTO后,就意味着中国保险业要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开放保险市场后,首先是多种类型、性质的保险主体成份大大增加,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使得国内本已缺乏的保险人才更趋紧张,从而导致国内保险人才的加速流动。这是发育不健全的中国保险业所面临的不容回避且非常艰巨的问题。一、保险人才流动的原因
  保险人才流动,简单地说,就是保险人才在所服务的保险行业内的不同保险公司之间转移的现象。导致人才流动的原因很多,其直接原因可概括为社会发展、市场规律、实现自我、待遇等方面。人才流动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人才的全面流动,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要条件。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保险人才流动已成大势所趋。保险人才的合理流动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的保险业是朝阳产业,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发展十分迅速。近几年,股份制公司、中外合资公司迅速崛起,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使得中国的保险市场日趋活跃,对保险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为保险人才的流动创造了条件。
  保险人才由于拥有保险知识资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而有较高的流动意愿,通过流动实现自身的增值,所以流动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能力与贡献之间的差异,内在需求的不确定性、多样性、价值创造贡献大、差异大,激发对其价值回报的渴求,流动的频率加快。
  自我价值是通过人才流动实现的。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要求,尤其是目前学有专长的保险人才,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能。此外,保险公司的实力和发展前景以及福利待遇等,也都是人才流动的因素之一。二、目前人才流动的状况
  中国保险市场的人才流动总体趋势是:数量在增加,频率在加快,范围在逐步扩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初期,即国内保险业务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期间。公司集聚和培养了大批保险专业人才,保险人才仅在人保系统内部流动。
  第二阶段,培育市场阶段。保险人才在国有保险公司与股份制保险公司、合资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之间流动。80年代末开始,一些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相继诞生,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彻底打破了国有保险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新崛起的保险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机制,对保险人才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保险人才一方面从国有保险公司流入股份制、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也在股份制、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之间流动。
  第三阶段,为未来的10年。进入2000年,中国入世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又有一批股份制、合资、外资保险公司落户和批准筹建。截止目前,中国已有30多家保险公司,其中国有4家、股份制9家、合资6家、外资12家。有近10家正在筹建的股份制、合资、外资保险公司,如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恒安人寿保险公司等。另外,尚有110个外国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200多家代表处,还有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的保险公司在申请。中国保险市场已初步形成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公司竞争的新局面。原有股份制、合资、外资保险公司,随着业务的拓展和机构的延伸需要人才;正在筹建的股份制、合资、外资保险公司需要人才;批准在华设立代表处的外资保险公司需要中国保险人才……这一阶段,人才流动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从国有、股份制、合资和部分外资保险公司开始向筹建中的股份制、合资、外资保险公司流入,使得保险人才流动频率大大加快,流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三、步入21世纪及加入WTO后的人才流动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本优势的独特性成为企业的核心技能,其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人才选择资本,资本追逐人才。保险公司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资本的竞争,谁拥有人才,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加入WTO后,一批期盼已久的外资保险公司将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这些公司大都是世界知名、历史悠久且具实力、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跨国保险公司。他们先进的经营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优厚的待遇,对中国的保险人才必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由于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实行“人才本地化”战略,需要中国保险人才加盟,这样可以收到一箭双雕之功效,在获得人才的同时也获得开拓市场所必须的客户关系。而中国保险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自身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在外资公司优惠的待遇、灵活的用人机制等吸引下,将会出现优秀人才流失的现象。保险人才呈现出向外资保险公司流动的趋势,人才竞争将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四、采取的应对措施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保险业也加快了全球化进程的步伐。2000年又先后批准了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可见,中国正积极稳妥和审慎地逐步加大保险市场的开放,促使中国保险业规范、成熟和壮大,缩小国内与世界保险业的差距。据业内人士分析,外国保险公司具有中资保险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除了实力、薪酬等方面的差距外,主要在于人才使用机制方面。因此,中资保险公司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合理使用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加快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规划,培养出更多国际型保险人才;增强中资保险公司实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吸引人才。在人才争夺战中关键的一点是,在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的同时还要发挥“本土作战”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珍惜人才,留住人才。一是要有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合理使用人才;二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提供可供发展的空间;三是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要不断提高待遇。
  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开发、培养力度。一是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二是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要注重潜能的培养和开发,实施人才开发战略。
  要做到吸引人才,就必须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实施人才全球化战略。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迎接新世纪和中国加入WTO所需。
  [编辑:钰婷]
  [收稿日期]20001109
  [作者简介]祝恒光(1958-),男,经济师,现任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寿险分公司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