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防控信贷风险 农行开展代理财险业务

  农行将通过开展代理财险业务来防控农户信贷业务风险。
  7月14日,农行宣布将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下称“人保”)、华安财产保险(下称“华安”)、通保保险经纪公司(下称“通保”)三家公司合作,引入财产保险公司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与家庭财产保险综合产品。
  这三款产品是针对农户贷款的借款人量身定做的综合性保险产品。与一般的人身意外险不一样的是,农行借款人在购买了相关保险产品后,农行成为保险产品的第一顺序受益人。在借款人遭受意外伤害后,农行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金,从而化解或减轻贷款风险。而对农户而言,可以获得扣除所欠银行本息之余的保险金,对减轻经济负担、恢复生产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农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三款产品不仅能够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同时也为农户提供更多风险保障。
  此次农行与财险公司合作引入保险产品是首次保险代理业务与三农业务的联动、综合营销,也是首次在农行总行与保险总公司层面发起的三农业务合作。
  作为银保合作服务“三农”的切入点,农行首先选择了河北、吉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宁夏、重庆等14家分行作为试点行,开展代理财险服务小额农贷业务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从今年7月份开始到12月份,通过半年时间试点,总结,完善服务方案,随后将在全行范围内推广铺开。
  事实上,有一部分农户在获得贷款后,由于遭受了人身意外伤害而丧失生产能力,从而导致银行发放的小额贷款成为坏账。
  农行一位人士介绍,通过保险产品与贷款产品的结合,起到了分离贷款风险的作用,即将借款人人身伤害的风险分离出去由保险公司承担。
  上述人士表示,人身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毕竟较低,从历史数据看人身意外所导致的贷款损失也只占很小的比例。涉农贷款最让人担心的风险是自然灾害。
  上述农行人士还介绍,今年的自然灾害导致一些地区的作物绝收,从而使得银行贷款难以收回。
  此前,农行授信执行部总经理高亮也表示,农户的个人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如果出现口蹄疫、禽流感或地震等天灾,即使银行的贷前调查工作很到位,贷款也难免出现不良。这些原因所导致的贷款损失依然需要银行承担。
  “如果能将正在推广的农业保险和贷款结合在一起就更好了。”上述农行人士表示,这样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分离出去由保险公司承担,银行只需要集中关注信用风险。(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7-15)

生命人寿推出复合型教育理财保险计划
 
  日前,生命人寿宣布推出首款复合型教育理财保险计划——“鑫希望少儿成长综合保障计划”。
  据悉,该计划是一款汇集着教育基金、重疾保障、理财三位一体的保险产品,能为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提供各种不同的风险保障。
  据悉,该产品具有重疾保障,提前满期保单借贷,保费豁免等特色。30天—12周岁的孩子,家长均可为其投保,可一次性缴费也可以按年缴,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鑫希望少儿成长综合保障计划到孩子25周岁满期,也可以选择在22周岁时提前满期。该产品可早早为孩子建立教育基金,不用父母再操心。
(深圳特区报  2009-07-22)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宁波破冰

  7月21日,从宁波市金融办获悉,该市首创的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将于8月中旬推出,贷款无需抵押物,年化成本约9%。
  根据宁波出台的《关于开展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主要支持三类对象:农业种植养殖大户、初创期小企业和城乡创业者(含个体工商户),借款人融资成本由银行贷款利率、保证保险费率及附加性保险费率三部分构成。试点期间,银行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基准利率上浮30%的水平,保险费率最高不超过贷款本金的3%。
  据了解,按照当前的利率水平,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年化成本约为本金的9%。(上海证券报 2009-07-22)

全国首份信用险银行保单启动

    在经过长达半年的研发洽谈后,7月20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正式启动信用保险银行保单合作,这是信用保险银行保单在我国的首次应用。
  据悉,银行保单是以银行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将银行向出口客户买入的应收账款向中国信保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中国信保承保买方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
  在操作流程上,银行和中国信保在签署保单后,中国信保将根据银行的申请,对相关债务人进行风险审核,批复可承保的信用额度;银行实际发生出口保理业务后,按约定向中国信保申报并交纳保险费;一旦承保风险发生,银行按照约定的理赔程序向中国信保提出索赔,中国信保将在约定期限内尽快完成理赔审核工作,将赔款支付到银行账户。
  据了解,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活跃性下降,贸易融资业务也受到严重影响。国内银行业在作出口保理业务时,原有合作伙伴如国外的保理商、风险参与商、信用保险机构和国外银行同业等,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能力降低,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能力,削弱了银行对企业出口业务的融资支持力度。
  中国银行相关专家指出,在当前出口形势严峻、出口企业融资和避险需求迫切的情况下,该产品可一定程度上增强银行提供出口应收账款融资能力,帮助企业化解出口应收账款风险。(第一财经日报  200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