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基于现金流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何永礼

  现金流量是整个企业财务运转的润滑剂,一旦企业缺乏现金就会出现财务困难,乃至瘫痪。现金流量问题是一种信号,是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危险或恶化的征兆。保险企业的大量业务是以现金为载体进行经营的,因此现金流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保险公司完全可以从现金流角度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如何建立基于现金流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如何构建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一、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保险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保险公司由于使用负债融资而引起的企业盈余的变动。保险企业资金主要有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营运资金、各种准备金、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盈余、保险保障基金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资金。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通常为从筹资、投资到现金收回几个会计循环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具体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资本额不足。资本在保险业经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资本额的高低代表该企业的财务能力,亦即表示其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就比较大,从而企业就可以提高其自留额,扩充业务,增加保费收入;相反,则影响业务的发展,一旦企业资本额不足,再加上经营不当,极易侵蚀其偿付能力,影响保险企业财务稳定性。
  2责任准备金提存不足或不实。责任准备金的提存对保险公司财务是否健全影响甚大。通常责任准备金提存不足或不当,可能导致无法显示公司正确的财务状况、会影响公司未来的偿付能力、无法应付保户可能解约的要求、可能会产生虚饰盈余而导致不恰当的红利分配等。
  3资金运用不当。保险业向保户收取保费聚集成庞大资金,再依据《保险法》第104条的规定,从事各项投资以赚取收益,该项资金的运用已成为保险公司最大的收益来源,故公司除重视其收益性外,更应注意其安全性及流动性。
  4虚列资产。保险业的资产来自自由资金及外来资金。前者主要指公司设立当初的资本额,后者则指保费收入,此两项构成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5坏账过多。保险业为争取顾客投保或收取庞大金额的保险费,往往会采取延缓收费或收受远期票据的优惠,从而造成保险公司为数不小的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影响保险企业现金流量的因素
  (1)影响保险企业现金流入的因素
  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资本注入。
  ①保费收入。保费收入主要指保险人的保费进账,一般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这是因为风险是指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异。因此只要保费收入的减少是计划之中的,则不会构成现金流量风险,但保费收入的连续下降势必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只有因突发事件,比如政治因素或发生巨大灾害,所产生的保费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才会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极为严重的。
  ②投资收益。投资收益除了取决于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更主要地取决于利率。利率对保险企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保费收入和资金运用表现出来。当利率处于较高阶段时,保险保单的价格相对较低;当利率走低时,保险公司必须承担高利率时期所售保单的利差损。如果利率长期低迷,则会使保险公司背上沉重的包袱。
  ③资本注入。资本注入主要包括一般增资扩股、上市或配股。资本注入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入。由于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本身就是公司的重要业务范围,而资金运用是靠投资组合来完成的,因此保险公司的资本注入一般不需要以特定的项目做依托。
  (2)影响保险企业现金流出的因素
  与现金流入不同,现金流出通过多种途径,通常包括给付、工资、佣金、购买债券、分红、再保、缴税以及行政费用等,其中的部分支出是资本预算已经决定的。保险企业现金流出主要包括:
  ①给付。一般而言,满期给付完全不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只有死差损长时间处于较大的情况时,才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构成影响。
  ②退保。退保率即使比精算假设稍高,也不会构成太大的现金流量风险。只有当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退保行为(类似于银行的挤兑), 才会对保险公司构成致命威胁,通常只有受政治因素或短期内利率的飚升的影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③大规模投资支出。投资支出一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且由于保险大部分是中长期资金,有时对流动性的需求不是很高。但大规模的投资支出,一旦发生利率或信用风险,则并非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④分支机构建设。分支机构的建设对成熟的保险公司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但对于处于扩张期的新兴公司,则会造成一段时期内大规模的现金流出,往往此时会给公司的现金流量造成较大的压力。当分支机构开业后的营业状况并不理想时,预期的现金流入不能实现,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危险。
  2保险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1)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是企业在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到期债务之比。本期到期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表内、表外债务。通常这种债务是不能展期或调换的,必须如数偿还。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债务
  这一指标集中地体现了企业风险的本质特征,直观地表达了企业本期财务风险的高低。当企业现金到期债务比低时,企业的到期债务责任加重,财务风险加大;当企业现金到期债务比高时,企业的到期债务责任减轻,财务风险降低;当企业到期负债资金为零时,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单一的权益资金,企业没有财务风险。
  (2)资金运用可控系数
  为了确保寿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政府对寿险资金的运用范围及投资规模有严格的限制。只有在政府的限制范围内,寿险资金才可能自由运用。可以通过下列数据来测量寿险资金运用的“自由”程度以及运用的深度。
  资金运用可控系数=可盈利资产总值保费收入-偿付资金+资本金
  提高资金运用系数的最主要途径一是提高投资的收益,二是降低非盈利资金占用和费用开支。
  (3)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是企业在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债之比。流动负债包括表内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外短期债务。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动债务比=经营现金流动净额流动负债
  (4)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是企业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总额之比。债务总额包括表内债务和表外债务。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债务总额比=预计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到期年限债务总额
  这一指标表明企业在债务期内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全部债务的保证程度,直观地反映企业长期偿债的实际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基于现金流的保险企业预警模型选取及检验1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结合保险企业的经营特点,本文选用Altman的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改进——多元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预测。借鉴Z计分法的思想,选择若干项有代表性的现金流指标,分别计算其权重,形成多元综合评分模型。并通过对财务危机企业的特征描述和分值计算,归纳出财务预警的分数取值区间,划分出现警情界限。基本公式如下:
  Z= ∑ni=1pi×χi=p1×χ1+p2×χ2+…+pn×χn
  pi为第I种指标的权重,χi为第I种预警指标。
  通过对样本企业的数据统计,发现出现警情企业得分的分布规律,判断上述公式的有效性。同时划分得分的区间,观察样本公司评价得分的集中区间,然后通过对样本企业的分析,判断预警期间。确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时,考虑企业流量破产和存量破产因素,分别设置流量预警指标、经营成果指标和存量预警指标。例如反映流量危机的指标:营业收入质量指标设为x;反映经营成果的指标:每股净利润质量指标设为y;反映存量危机的指标:流动负债现金保障率设为z;将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的综合指标为Q,则Q=a×χ+b×y+c×z。
  2以PICC为例检验
  据爱德华•阿尔曼的多变量Z计分模型,将阿尔曼的五个财务指标,换为与成本和现金流密切相关的五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而成为“Z分数”,并根据分数的高低综合评价财务危机可能性程度。其中:Z是判断函数值;x1-x5是阿尔曼所选的五个比率,它们分别是:
  Xl=(营运资资金/资产总额)×100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100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100
  X4=(权益的市场价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 ×100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100
  该模型实际上是通个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l,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出现警情的可能性。
  一般地,Z值与企业财务经营情况成反比,即Z值越小,企业发生财务警情的可能性越大,Z值越大,企业发生财务警情的可能性越小。阿尔曼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当Z值超过299时,企业被划为不会产生财务警情之列;若Z分值低于181,则企业被列为财务危机类;如果Z值处于181-299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未知区域”或“灰色区域”。不过出于简单的预测目的,2675的Z值被一致认为是区别警情与非警情企业的关键点。
  由于阿尔曼模型适应于上市公司,根据医药行业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征,提出了一个改进模型:
  Z=β1×χ1+β2×χ2+β3×χ3+β4×χ4+β5×χ5
  其中,Z为判别值,Xl-X5是特征变量,β1-β5是各变量的判别系数,判别系数向量为β=(03,02,02,01,02)。基于现金流的5个特征变量是:
  X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100(获利能力)
  X2=总资产现金流量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 ×100(获利能力)
  X3=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100(偿债能力)
  X4=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 ×100(财务弹性)
  X5=全部债务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 ×100(偿债能力)
  本文选取了2006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PICC)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如表1所示。规定:当Z≥12时,企业被划为正常Z值范围,即成本与现金流动正常,不会出现警情;若9≤Z<12之时时,被列为“未知区域”或“灰色区域”,即成本与现金流动发生严重异常,有引发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需要高度重视。2006年PICC主要运行指标
  表1(单位:百万元)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5324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净额(912)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1299税前利润3800已收利息1373发行次级债的收入3000利息和租金收入(1689)物业租赁收入36偿还次级贷款(2000)投资净收益(2326)权益类股息收入98以销售及回购协议出售的登券200储金型存款利息138委托资产管理费(45)受保人储蓄型款项307退兑损失净额426支付之本开支(945)利息支出(208)联营公司应占盈利(2)在建工程所得128固定资产折旧933联营公司投资(160)投资物业折售15用于买入债权类和权益类登权款(32586)预付土地租金摊销102卖出债权类和权益类所得26812在建工程净损失3金融机构存款(7203)财务费用209满期收回款项11589应收保费减值准备89资料来源: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报经计算,Z值为1546,即2006年PICC现金流各项指标较为理想,即现金流为发生异常变动,属于“无警”的绿灯区,测算的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检验了模型的客观准确。
  四、结论
  基于现金流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要识别保险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向,并分析在这些财务风险中,那些与现金流有关。其次,评价影响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影响现金流量变动的因素才是导致现金流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再次,构建保险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其中要注意对个体指标和综合指标的结合运用。最后,运用多元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预测和检验。
  从现金流角度构建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很好地预测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我国保险企业应该在经营过程中加强现金流管理,做好现金流预算,构建现金流信息传导机制,以便通过现金流管理更全面、更准确地预测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T•格里森著,宋柄颖 等 译.财务风险管理[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
  [2]钟充.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融资风险分析[J].经济师,2008,(2),P143-145.
  [3]罗放华.构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J].财会通讯,2008,(8),P34-35.
  [4]王海艳.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 D•法尼.保险企业管理学(第三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张兆国.高级财务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何永礼,现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副总经理。)
  [编辑: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