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吴定富:警惕资本市场好转下的赌博心态 在7月20日召开的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透露,保险资金运用收益1099.7亿元,好于去年同期。 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3.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9%,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4%,其中,债券投资占比50.2%,较年初下降7.7个百分点;银行存款占比31%,比年初提高4.5个百分点;股票和股权投资占比9.8%,比年初提高1.9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基金占比6.8%,比年初增加1.4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占比2.2%。 从资产配置结构看,除债券投资比例比年初下降外,银行存款、股票和基金,都比年初有所增加。吴定富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上半年银行存款保持着高增长和高占比,是便于保险资金适当时机投资。 上半年回暖的资本市场,给保险机构带来不错的投资收益。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1099.7亿元,好于去年同期。知情人士透露,上半年年化投资收益率在5%以上。 吴定富表示,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连续实施,为保险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增长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和项目的投资建设,为保险资产配置提供渠道。截至上半年,保险机构投资基础设施余额749.5亿元,较年初增加210亿元。交通、通信和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领域,成为保险机构所青睐的投资领域。 不错的投资业绩,让保险业上半年成绩单很有光彩。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261亿元,同比增长98%,再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同比增加68.3亿元,寿险公司净利润为115.8亿元,承保盈利的产险公司有1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家。 吴定富指出,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还存在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和不确定的因素,一定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不能因为上半年保险市场实现稳定增长就盲目乐观。有的公司盲目乐观,看到资本市场好转,就认为资本市场赌博的机会到了,要警惕这种心态。 (第一财经日报 2009-07-21)
陈文辉:小额保险是金融扶贫有效手段
7月14日,由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和中国保监会共同举办的小额保险国际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会上说,小额保险是小额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发展小额保险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险保障的运行机制,可以推进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据了解,中国保监会一直坚持推进保险服务的普惠性,高度重视市场力量容易忽视的低收入群体的保险保障需求。去年6月起,中国保监会在山西等9个省(自治区)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了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服务网络,并不断扩大小额保险的覆盖面。截至今年6月,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已扩展到19个省(自治区),共承保超过610万农民,保费收入超过1.4亿元,为农民共计提供超过810亿元的风险保障。 陈文辉表示,推动保险服务的普惠性是金融政策始终应坚持的目标,也是保险业发展的战略性机遇,而推动保险服务的普惠性则应坚持可持续的原则。“这包括供给的可持续和低收入者购买意愿的可持续,具体要求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愿意买’,就是小额保险产品一定要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真实保险需求。二是‘买得起’,就是保费水平和支付结构应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相匹配,经营模式要能有效降低销售成本。三是‘买得到’,就是经营模式和服务网络要能渗透到低收入群体,让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四是‘买得值’,即保险公司应保持一定的赔付率,使低收入群体感到购买保险物有所值。” 对于未来一个阶段推动小额保险发展的监管举措,陈文辉表示,保监会将进一步加大推动小额保险发展的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普惠性保险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根据低收入市场特点,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灵活、适宜的小额保险监管政策。“比如允许小额保险的供给、销售等相关环节采取不同于城市市场、更具有灵活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合理平衡风险控制与小额保险推广所需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合理的限制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获得保险服务的可能性。”(金融时报 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