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转轨时期我国寿险需求的实证分析
阎建军1王治超2
(1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1;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 100034)
[关键词]寿险产品;需求函数;名义利率;实证分析;市场定位 [摘要]运用保险学原理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建立计量模型估计我国寿险需求函数,并估算我国寿险需求的收入弹性,得出的实证结论是银行利率对寿险需求量的影响不显著。计量模型有助于对我国经济转轨期间的寿险市场进行预测,也有助于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定位。 一、理论模型 本文的寿险需求函数,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比如1年),寿险产品需求总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一般关系。 影响寿险产品需求总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以下几种: 1国民生产总值 寿险产品也是一种金融资产。假定各种金融资产之间存在着递减的边际替代率,那么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他们对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需求都会增长。所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是导致寿险产品需求总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2名义利率 关于名义利率变动与寿险产品需求总量变动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 刘茂山认为,名义利率变动与寿险产品需求总量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理由如下:寿险产品相当大一部分具有储蓄性或投资性,购买这类寿险产品之目的除获取经济保障外,同时也是为了投资增值。人们是选择银行存款,还是选择寿险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各自收益率的高低。如果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人们就会减少对寿险产品的需求。比如,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一度出现的寿险预定利率低于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导致寿险退保增多便是一例。 卓志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寿险预定利率经营随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变动而相应调整,所以,银行名义利率变动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不确定。银行利率影响寿险需求与否及其显著性程度,尚有待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一点,正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 3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匮乏,是影响人寿保险需求的正面因素。 在20余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进程中,政府及国企主导经济,逐渐让位于多元化的市场力量。中国GNP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非国有经济。民营企业、集体企业与三资企业的迅猛发展为中国GNP的增长做出了主要贡献。然而,这三类企业的职工却缺乏传统国企职工那样的社会保障。所以,其雇员是商业寿险的主要需求者。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的养老和社会福利与救济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87年至1994年间,以年均52%的速度减少。据此可见,社会保障网传统参与者的保障水平相对下降。当他们想保持原有的老年或医疗保障水平,甚至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就会对商业寿险产生强烈需求。 可以这样来表述:“市场”取向的改革→政府计划经济严重削弱,多元化市场力量兴起→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同时,传统社会保障体系萎缩。 如果,以上对中国改革20年GNP增长和社会保障水 [收稿日期]2002—07—02 [作者简介]阎建军(1971—),男,河南人,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2001级博士生;王治超(1965—),男,江苏人,现供职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精算处。平变动的解释成立,那么,在这二者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本文不把社会保障水平视作解释变量。 4建模 (1)本研究采用自然对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寿险的需求函数,理由为: 该模型被广泛应用作为寿险需求函数的估计: 估计系数可解释为弹性。因为自然对数模型在数学上可以证明以下结论:表示绝对数的变量,取自然对数后,模型参数可以表示一个变量的相对变化率,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对变化的程度,即弹性。 (2)国内外的寿险需求研究,变量一般取人均保费、人均GNP。然而,考虑到农村8亿多人并未参与商业保险,取人均值反而有可能失去其经济意义。 (3)总结以上论述,本文构造我国寿险需求函数如下: lny=c0+c1×lnx1+c2×lnx2+u y:寿险产品需求总量,用各种寿险产品的总保费来表示 x1:国民生产总值 x2:名义利率,用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来表示 u:随机扰动项 二、实证分析 对样本选取的说明:选择1985-1997年各年的寿险保费收入,它等于各年的养老金险、人身意外险与简易人身险三者之和。我国是从1985年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而在1997年以前,《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都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量。1998年以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样本选择从1985年到1997年的原因。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样本值,由于在一些年份先后几次调息,所以在调息的年份,名义利率选取的是加权算术平均数,例如,1997年11月之前的利率是747%,之后的利率是567%,那么,当年利率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747%×10/12+567%×2/12)=717。数据见表1: 用eviews作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见表2: 从回归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为0.898267,F统计量为44.14826,给定显著性水平0.05,F的临界值为F0.05(1,12)=4.75,F统计量远远大于F临界值,说明模型总体是有显著意义的。 LNX1系数的t统计量为8.468478,给定显著性水平0.05,t的临界值为2.179。所以解释变量LNX1对应变量Y的影响显著。 LNX2系数的t统计量为0.108537,给定显著性水平0.05,t的临界值为2.179。所以解释变量LNX2对应变量Y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回归方程不能投入使用。 剔除不显著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 从回归结果看,模型依然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为0.898147,F统计量为96.99893,F统计量远远大于F临界值4.75,说明模型总体是有显著意义的。 1985至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情况 表1(单位:亿元,%) 年份寿险产品总保费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利率19854108 964.406.99198611.3010 202.207.20198723.4011 962.507.20198834.2014 928.307.68198940.0016 909.2011.34199049.1018 547.9010.02199163.2021 617.808.13199296.5026 638.107.56199386.0034 634.409.201994143.1046 759.4010.981995160.9058 478.1010.981996214.8067 884.609.361997390.5074 772.407.17 表2 Variable 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12.453091.9305486.4505470.0001LNX11.6128710.1904568.4684780.0000LNX20.0820180.7556670.1085370.9157Rsquared0.898267Fstatistic44.14826Adjusted Rsquared0.877920Prob(Fstatistic)0.000011DurbinWatson stat0.778465 表3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12.364901.6706977.4010390.0000LNX11.6216140.1646519.8488040.0000Rsquared0.898147Fstatistic96.99893Adiiusted Rsquared0.888888DurbinWatson stat0.755129LNX1系数的t统计量为9.848804,远远大于临界值2.179。所以解释变量LNX1对应变量Y的影响显著。 DW统计量为0.755129,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DW表得下限临界值为1.01,上限临界值为1.34,根据判定区域知,随机误差项存在正的一阶自相关。 用科克兰内奥克特法(CochraneOrcutt)对模型进行修正,修正结果如下所示 LNY=8.749851+1.284900×LNX1+ρtAR(1)=0.386229 t=(5.210398)(8.050112) R2=0.967537F=134.1199DW=1.932899 从修正结果看,DW统计量为1.932899,大于上限临界值1.34,对自相关修正效果较好。 然后,对修正后的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进行ARCH检验。选定残查平方的滞后期数为3,得Obs×R2=2.1307302,临界值为7.81,说明随机误差项不存在异方差。 三、结论以及对实证结果的解释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GNP的变动是导致我国寿险需求总量变动的主要原因。收入弹性为1.2849。这是因为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它一方面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又导致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严重削弱,富裕起来的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求,导致寿险需求总量连年持续增长。 2利率变动对我国寿险需求总量变动的影响很微弱。这是因为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一般随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动而相应调整,二者的利差并不悬殊。我们也可以从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无关论”得到启发。另外,由于消费者产品知识缺乏,加之一些寿险产品不是本人而是单位缴纳保费,因此,消费者可能没有意识到或不在乎银行利率变动的影响。 3中国预计在2010年之前,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结论1,可以作出预测,如果中国GNP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那么,我国寿险需求总量仍将持续增长。 4寿险公司在中国的主战场应是多元化经济发达地区。 [编辑:傅晓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