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残障人士权益的关注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政策和服务致力于保障他们的平等权利,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然而,残障人士在享受金融服务时,仍需警惕潜在的风险,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瑞众保险锡林郭勒中支开展3.15风险提示线上宣教活动,时刻谨记关爱特殊群体,充分尊重残障客户群体,保障残障客户群体的合法权益。
一、残障人士的金融平等权
1.政策保障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确保残障人士在金融领域享有平等权利。《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障人士在就业、教育、医疗、金融等方面应享有平等机会,金融机构不得因身体条件而歧视或拒绝提供服务。《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充分保障残障人士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加快线上渠道无障碍建设,提供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的服务。
2.无障碍服务
许多金融机构已开始提供无障碍服务,在营业网点设置无障碍通道、低位柜台等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办理业务。提供轮椅、助听器等辅助设备,确保残障人士能够顺利使用金融服务。
3.金融知识普及
针对残障人士的金融知识普及也在逐步推进,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社区讲座、线上课程等形式,讲解如何防范金融诈骗、合理规划财务,帮助他们了解金融产品、防范金融诈骗等。
二、防范金融风险
1.信息透明化
部分残障人士可能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容易受到误导或欺诈。金融机构应确确保金融产品的条款和风险说明清晰易懂,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残障人士权益受损。
2.防范金融诈骗
残障人士可能成为金融诈骗的目标,尤其是通过网络、电话等远程方式实施的诈骗。应加强对残障人士的防诈骗宣传,提醒他们警惕网络、电话等形式的金融诈骗,提示他们在发现可疑情况时,及时与公司沟通,避免财产损失。
3.注意隐私保护
金融机构应严格保护残障人士的个人信息,防止隐私泄露。在办理业务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收集,确保数据安全。
金融机构在保障残障人士权益方面责任重大。通过提供无障碍服务、加强金融教育、防范风险等措施,金融机构不仅能够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还能推动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发展。未来,瑞众保险锡林郭勒中心支公司应继续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流程,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残障人士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公平的金融环境。
瑞众保险锡林郭勒中支供稿